一直以來,朔州市委政法委堅決貫徹落實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精準把握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有利契機,發揮政法工作專群結合獨特優勢,順應疫情防控常態化新形勢,著力提升黨建引領網格化服務管理規范化、專業化、精細化水平,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是把方向,突出政治引領。堅持在大局下行動、為全局服務。省市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動員部署會后,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宋紅波第一時間組織傳達學習;全省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提升年活動動員部署會后,宋紅波向市委常委會傳達了全省會議,特別是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鄭連生講話精神,隨后主持召開市委政法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研究部署重點工作,親自審核把關貫徹落實意見,強調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認真領會省委書記林武,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鄭連生講話精神,堅持在黨建引領下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切實強化戰斗堡壘作用,筑牢平安建設根基。市委政法委組織召開全市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提升年活動暨強化黨建引領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推進會議,制定了《關于強化黨建引領網格化服務管理的實施意見》,重點闡釋了在大黨建格局下開展網格化服務管理,起到了提高站位、強化認識、凝聚共識的作用,為網格治理專項工作筑牢了思想基礎。全市政法系統與多部門密切配合,持續推動農村、社區及社會組織網格黨組織建設,并通過推動黨員到社區報到、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負責本網格治理工作等形式,實現黨組織領導作用全覆蓋,推動網格化服務管理與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度融合,延伸黨群服務觸角,貫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二是抓基礎,突出多網合一。按照省委政法委《關于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動員暨培訓會議精神的通知》(晉政法明電〔2022〕11號)“8條要求”,扎實開展了網格優化。按照“規模適度、界限清晰、無縫覆蓋”的原則,全市劃分城市網格878個、農村網格1289個,并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將工業園區、商圈市場、學校、醫院、景區及企事業單位劃分為810個專屬網格,各類網格合計2977個,實行統一編碼管理,做到了不留空白、不留盲區、全域覆蓋。
在此基礎上,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強化黨組織領導作用,形成一張網布局、一體化推進的網格化治理模式。協調各有關部門開展調研摸底,摸清各部門在基層設置的各類網格底數,有效整合后形成“一張網”,在黨組織統一領導下,統籌開展黨的建設、文明實踐、社會保障、綜合治理、應急管理、社會救助等工作,各部門發揮指導協調作用,將分散的治理力量、信息平臺、公共資源等進行優化集中,打破信息壁壘、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等制約,實現從“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向“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的轉變。二是結合基層治理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推動實現所有要素入網、所有事務進網。在抓好以平安建設工作任務為基本要素的綜治網格建設的基礎上,積極融入基層治理大格局,進一步突破部門局限,聯通各相關單位,指導各縣(市、區)綜合考慮地域特征、人口規模、村(社區)情況復雜程度以及經濟條件等因素,把林田路井、礦產資源、河流溝壑等風險隱患點全部納入網格管理,實現人、事、物全覆蓋。三是根據疫情防控常態化精細化要求,靈活機動、動態調整“小微網格”“子網格”“二級網格”。按照“就近就便、利于工作、集約高效”的原則,綜合考慮人員配比、財政能力、地域差異等因素,以300-500戶或10001500人左右為單位科學劃分網格。疫情防控期間,按照封閉區、管控區、防范區的差別化圈層管理要求,指導基層黨組織統一領導、統籌調配資源力量,因地因時制宜,劃細劃小網格治理單元,使網格化服務管理具體到了樓棟、單元、樓層、住戶。
三是強隊伍,突出多能善戰。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方針,全力抓好網格化服務管理隊伍建設。統籌好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訴訟服務中心、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信訪接待中心、矛調中心、法律工作者等各類資源,常態化組織開展政法干警“進企業、進社區、進村鎮、進學校、進單位”,確保每個網格內都有政法專門力量開展工作。切實發揮縣級黨委政法委、鄉鎮(街道)政法委員作用,打造黨組織領導下的網格員隊伍。制定出臺《朔州市網格員管理辦法(試行)》,對網格員身份定位、選聘條件、職責事項、工作制度、權利義務、待遇保障、考核獎懲等作出明確規定,特別是對網格員作為專群之間橋梁紐帶的身份屬性作出界定,以此邏輯為前提,科學明晰了網格員的職責事項準入原則及清單,進一步規范了網格員工作職責,提升了精細化服務水平。全市3884名網格員堅持在大局下行動,主動服務全局,在本輪疫情防控中,堅守在抗疫一線,在村(社區)黨組織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宣傳員、排查員、協管員、消防員、示范員、協調員、報告員、服務員“八大員”職能作用,為織密基層疫情防控網作出了突出貢獻。
四是建制度,突出規范高效。為規范網格運行,提升網格員工作質效,建立完善了網格員管理“十項工作制度”。一是上崗公示制度。將網格員基本信息和工作責任向服務對象公示,貼近居民開展服務管理工作。二是巡查走訪制度。對網格員巡查走訪頻次、區域范圍、排查重點作出規定。三是情況報告制度。對網格員排查事項的上報處置程序作出規定。四是工作例會制度。要求各級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協商解決相關問題,限期辦理到位。五是分流指派制度。規范事件分流指派程序,確保網格事項有人落實、有人負責。六是限時辦結制度。對網格員上報、綜治中心分流指派的職責范圍內的事項,明確各級各部門辦結時限,確保案結事了、群眾滿意。七是協調督辦制度。要求各級綜治中心對分流指派事項進行協調督辦、跟蹤管理,對于未能在規定時間內辦結的,提出處理意見。八是分級培訓制度。要求各級綜治中心、各相關部門對網格員進行相應的業務培訓,多渠道提高網格員綜合素質。九是工作日志制度。網格員每日填寫“工作日志”,作為考核和獎勵的依據。十是考核獎懲制度。建立以問題解決、群眾滿意為導向的考核獎懲制度,成績突出的按規定表彰獎勵,考核不稱職的予以解聘。
五是筑平臺,突出聚合有力。通過抓好綜治中心這個基層治理平臺建設,扎實推進網格治理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按照《山西省各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提升年活動實施方案》(晉平安組〔2022〕4號)要求,大力開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活動。制定出臺《朔州市各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提升年活動工作方案》,提出“1234567”工作架構,即:圍繞護航黨的二十大一條主線,明確全面建、重點創、抓兩頭、帶中間兩條工作路徑,緊扣安排部署、組織實施、總結驗收三個步驟,堅持黨的領導、人民至上、夯實基礎、發揮實效四個原則,聚焦功能定位科學化、基礎設施標準化、網格服務精細化、運行機制高效化、工作手段信息化“五化”目標,實施黨建引領、運行質效、基礎建設、網格效能、信息支撐、品牌塑造“六大提升”工程,健全組織領導、部門聯動、通報調度、督導檢查、經費保障、輿論引導、考核評價七項機制,整體推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走深走實。充分發揮“雪亮工程”實戰化應用功能,大幅提升了交通、治安、盜竊、殺人等各類案件的偵破效率。網格員通過“智慧網格”App日均推送信息1000余條,涵蓋非警務警情、特殊人員動態信息、防疫情況等各類綜治信息。
來源:山西法制網